2010年3月22日

通風+乾燥 打敗尿布疹

當寶寶因為尿布疹而引起肌膚泛紅時,究竟要用什麼法寶才能迅速擊退它呢?什麼樣的護理方式正確又有效?邀請護理長一起來幫媽咪們解惑吧!

對於襁褓中的嬰兒來說,尿布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也因為如此,尿布疹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曾碰到的狀況;面對這討人厭的紅屁屁,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呢?

尿布疹起因與徵候

尿布疹的起因,多半由於尿液和糞便經過細菌分解所產生的阿摩尼亞對皮膚造成刺激;加上尿布內的環境悶濕,容易孳生細菌及真菌,繼而引發感染而使症狀更形惡化。如果疏於更換,很快就會產生泛紅的皮膚症狀。若泛紅的情況沒有獲得改善,一些圓點狀的小疹子就會伴隨出現,此時細嫩的肌膚多半已腫脹,寶寶也有較明顯的不適感了。再置之不理的話,進一步就會演變成破皮、有滲透液流出,甚至滲血的情況。

小屁屁護理原則

既然勤換尿布如此重要,那究竟多久要更換一次?換尿布時還需要額外做哪些清潔動作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長黃雅莉表示,以拋棄式尿布而言,因為內部多半含有加強吸收的高分子聚合體,所以可以參酌尿濕顯示標示,或等尿布稍有一點重量時再行更換;布尿布雖然透氣性佳,但回滲力也快,一但尿濕最好馬上更換,才不會適得其反。

便便處理

此外,如果只有尿尿的話,並不需要額外清潔直接更換即可;萬一大便了,使用濕紙巾擦拭時女寶寶要由前往後擦,男寶寶則是要注意陰莖與睪丸之間的接縫處、腹股溝等皺摺處是否都有一併清潔到。黃雅莉護理長表示,清理便便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使用溫水先將大部分的髒污沖掉,再仔細清洗屁股,之後用毛巾輕拍吸乾水分;清潔過後,在保暖的情況下若是能順便讓小屁屁晾一會兒,尿布疹出現的機率就會大大減少了。

護理三部曲

為了寶貝屁屁的健康,媽咪們在平日的照顧上不妨多用一些心思喔!

*預防〈尚未出現症狀時〉

趁著小屁屁尚未出現狀況時,平時做好清潔與護理就顯得非常重要。黃雅莉護理長表示,在換尿布時可以薄薄塗上一層凡士林,阻隔尿液與糞便的刺激;並且選擇柔軟透氣的尿布,減少小屁屁悶濕與摩擦。

*舒緩〈出現輕微症狀時〉

當寶寶的屁股開始出現泛紅的症狀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偶爾脫掉尿布讓屁股出來透透氣,並且比平常更勤換尿布,盡量讓小屁屁保持乾燥就對了。實務操作上,雖然有很多媽媽們會提供不同的妙方,例如用稀釋過的茶葉水洗屁屁、拍中藥痱子粉、塗抹母乳等。但對於已經產生發炎狀況的皮膚來說,這些其實都是額外的刺激;黃雅莉護理長解釋,尤其是痱子粉顆粒細小,容易揚塵造成寶寶呼吸道吸入的問題,與排泄物混合後,反而附著在皮膚上形成刺激,即便是日常使用也最好盡量避免。事實上,寶寶的體質也是尿布疹好發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上述做法即便針對某些寶寶的症狀有所改善,但只能說是個別體質剛好適合,原則上還是不建議施行。

*治療〈出現嚴重症狀時〉

當出現較嚴重的尿布疹症狀、或改善各項條件後但症狀卻依然沒有改善時,一定要帶去請醫師治療。黃雅莉護理長說,通常醫師會開立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成分的保護劑,或是抗黴菌之類的含類固醇及抗生素的複方藥膏;不論開立的處方為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照醫囑使用,切莫因療效良好就自行增加使用次數。

想要遠離尿布疹,適當清潔並且保持通風與乾燥是不二法門,媽咪們照護家中寶貝時,遵循正確護理方式,肌膚就能柔嫩又健康!

尿布疹成因

1.疏於更換尿布,小屁股長時間浸漬在悶濕的環境中,促進細菌的繁殖。

2.尿液和便便被細菌分解產生的阿摩尼亞,刺激寶寶細嫩的皮膚。

3.餵哺母乳的新生兒,便便通常會稀稀軟軟的,而且次數多(一天甚至 6~8次),這是正常現象。若疏忽勤換尿布,也可能會引起尿布疹。

4.抵抗力較差、敏感的皮膚(有時對尿布也產生過敏),較容易患尿布疹。

5.細菌感染。

Baby「爬爬走」好處多

寶寶爬行的發展過程

原始期:02個月大

寶寶在2個月大之前,趴在床上時會自然的將頭偏向一邊,這是為了維持呼吸的本能。在這個時候,不時的幫寶寶換邊趴臥,可以讓寶寶的頸部肌肉得到有效的鍛鍊,為寶寶抬頭的能力奠定基礎。到了大約2個月大左右,寶寶就能在趴臥時順利的把頭抬起來了!

過渡期:37個月大

當寶寶長到34個月大的時候,應該要能以手肘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做出像小美人魚一樣撐起身體的姿勢。漸漸的隨著孩子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時常的抬頭東張西望,四肢的力氣也越來越大,差不多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學著用肚子頂著床面,划動四肢,手腳並用地嘗試移動身體往前爬,或是「倒退嚕」。

成熟期:8個月大之後

8個月大的寶寶,不論是四肢或是身體軀幹的力氣都越來越大,甚至可以用手臂與大腿的力量將身體撐高,成為高跪姿。一開始還會搖搖晃晃,慢慢的當寶寶學會手腳交替動作往前爬之後,他就開始要跟爸爸媽媽玩捉迷藏囉!

爬行對baby發展很重要!

一般而言,寶寶約在810個月之間開始學著爬行。但是有些寶寶可能未經爬行階段,就直接站了起來,開始搖搖晃晃的學走路。臺安醫院心智發展中心小兒復健科黃謙瑄醫師認為,成長過程中缺乏爬行的經驗,可能會影響寶寶未來的發展,甚至導致某些學習能力上的障礙。而爬行的重要性包括:

視覺發展:

寶寶在爬行的時候,頸部的運動量很大,抬頭以及不斷的藉由視覺搜索環境,對寶寶的視覺協調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幫助;而視覺協調能力的成熟與否,關係著寶寶成長後的注意力與閱讀能力發展,爸媽們千萬不能忽視!

觸覺發展:

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藉由雙手到處探索、觸摸,這樣的刺激可以增加觸覺的敏銳度,有助於日後精細動作的發展。

肢體動作發展:

爬行的動作可加強手腕與肩膀的力量,未來寶寶要學寫字的時候,手臂才能有足夠的穩定度。此外,多爬行也可增加寶寶頸部、軀幹及腰部的力量,1歲之後要學站、學走的時候,才不會彎腰駝背、增加下肢關節負荷;學習日常生活自理的動作時,也才不會有雙手力氣不足的情形。

心智發展:

1)增加新的視野:

寶寶在67個月以前的動作發展,不是趴著就是躺著完成,視野的探索也多侷限於平面。學會爬行之後,不僅開拓了寶寶的新視野,也更容易觀察到大人的行動,做為日後模仿的目標。

2)挖掘與探索:

寶寶的視覺搜索能力是非常敏銳的,當寶寶貼著地板到處爬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桌下、椅下及櫃子下面不易察覺的小東西,這些都是讓小寶寶感到好奇的目標。藉由爬行,寶寶可任意的發掘屬於自己的寶藏,在挖寶遊戲的過程中達到手、腳、腦三者的並用與協調。

爬行的好處不勝枚舉,爸媽們應該鼓勵寶寶多多爬行喲!

藉由遊戲,讓寶寶愛爬爬走

事前引導:

黃謙瑄醫師表示,嬰兒的語言認知能力尚未成熟,不一定能聽懂大人的口頭指示,所以若爸媽只是不斷的叫喚孩子「爬過來啊」!寶寶可能會沒有什麼反應。別灰心,黃謙瑄醫師提供一些小技巧,可引起寶寶爬行的動機:

1)提供觸覺刺激誘發爬行動作:

例如當寶寶趴在床上的時候,爸媽可以用手掌輕輕壓迫寶寶的腳掌,刺激寶寶做出爬行的動作。

2)拿寶寶喜歡的玩具吸引他:

例如拿奶嘴、食物、亮晶晶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等,在寶寶的前方晃動,引起寶寶抓取的欲望,吸引寶寶往前爬。

3)由寶寶熟悉或喜歡的人,在他的面前吸引他:

例如拍手、叫喚、招手或作出要抱他的姿勢,寶寶常常因為想要被抱,而往前爬。

4)模仿:

爸媽可以在一旁示範爬行的動作,引起寶寶模仿的興趣;也可由其他的寶寶的爬行示範,引起他的爬行動機。

待產倒數@台北-危機倒數

這部電影應該是生產前進電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囉, 不管它是否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我總覺得該支持難得被提名的女導演Kathryn Bigelow;

咚咚把拔說這部片像是紀錄片, 此說法不為過, 它就像部戰爭紀實片, 從拆彈小組所面對的死亡恐懼與人性掙扎, 透露出一開演就點出的"戰爭是種毒藥"的反戰觀點, 不流於好萊塢慣有的矯情誇飾, 情節緊湊, 且此戰場鋪陳出於一個沒上過戰場的女性之手, 更是讓人感到佩服。

值得一看。

原本我擔心轟隆隆的爆破聲會把小咚咚吵到難以入眠, 但爆破音效沒有想像中那樣頻繁吵雜, 小咚咚乖乖地待在肚肚裡睡搞搞, 反倒是前陣子看阿凡達時, 那環繞音效讓小咚咚動個不停, 不曉得他是不是也在學著欣賞3D電影呢?

待產倒數@台北-營養晚餐
























待在台北待產的最後一週囉, 跟咚咚把拔吃泰國菜, 二個人只點了一道清蒸檸檬魚、一盤蝦醬空心菜和白飯;

這頓晚餐=DHA+蛋白質+葉酸+纖維質+五榖.... 攏嘛是為了小咚咚.....